(版權屬吳文傑醫師所有,歡迎分享但禁轉貼內文)
出血嚴重度的評估
首先我們必須先評估出血的嚴重度來決定介入性胃鏡治療的時間點以及是否需住院觀察及治療。近年有許多文章討論用不同預測方式來評估病情的嚴重度的準確度,結論認為Blatchford score比Clinical Rockall score更能準確預測病人是否需要介入性治療。Blatchford score 使用血中尿素氮、血紅素、收縮壓、脈搏數及其他症狀如黑便,昏厥,肝性疾病及心衰竭等因子來預測是否需要接受介入性治療,其敏感性高但專一性卻相當低。使用Blatchford score可以減少16﹣25﹪的病人住院治療及觀察,也可以減少醫療成本。至於當病人有嚴重的共病症時,因會增加出血的死亡率而建議無論出血嚴重度都須住院觀察。
上消化道內視鏡介入治療時機
上消化道內視鏡不僅可以用於治療大多數上消化道出血, 且也會減少輸血需求,縮短加護病房及總住院天數。介入性胃鏡治療的最佳時機,一直是爭論的議題。一般早期內視鏡介入治療定義為入院後24小時內所執行。
內視鏡介入的時機應該要考慮臨床病人狀況,一般而言需在入院後24小時內實施內視鏡治療。而對於生命徵象穩定但鼻胃管反抽有鮮血反應者則建議在12小時內完成內視鏡治療; 但當病患生命跡象不穩定並合併急性出血時,則應該在穩定生命跡象後馬上實施內視鏡治療。
1.輸血策略
1.輸血策略
在急性出血時人體是呈現相對高凝血狀態來幫助止血。但當急性出血病人出現休克時,輸血就顯得相當重要。因此對於急性出血的輸血策略一直都是重要議題。
至於血小板製劑,一般若病人生命跡象穩定也無正在出血的證據時,不建議輸血小板。另外,當急性出血合併凝血時間大於1.5倍時,也建議輸新鮮冷凍血漿來補充。
2.質子阻斷劑
質子阻斷劑因為其藥理機制而具有穩定胃部酸鹼度的能力,然而當胃部整體酸鹼度pH小於7時,會不利凝血因子凝集,血小板趨化,及已經凝固血塊之穏定。由上述機制,可知對於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而言,質子阻斷劑可以穩定胃部酸鹼度,加強其凝血功能,最後幫助改善上消化道出血。
3.鼻胃管置放時機
是否於內視鏡治療前置放鼻胃管目前仍無定論。一般建議除非鼻胃管引流為鮮血狀 (不包括咖啡色物質),否則對於判別是否為嚴重出血而須緊急內視鏡介入的病兆並沒有用途。此外,若由鼻胃管抽取液沒有發現潛血反應,也無法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因仍有15%病人的鼻胃管沖洗液為陰性,這通常發生於出血點在十二指腸第二部分的病患。因為反抽物的結果並不可靠,而且會使病患不適,所以應依照臨床表現選擇較急性出血(如吐鮮血)的病患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