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胃食道逆流進階班 第20堂- 胃食道逆流案例分享 (彰基周昆慶醫師)*

這次由我們主辦的中區病例討論會中,我們邀請 彰基周昆慶 專家醫師做 胃食道逆流 病例分享

以下為周醫師的分享(該文由周醫師撰寫)分享了3個食道逆流的病例。



第一個病例

是一個48歲的女士,她被食道逆流困擾了很久,食道壓力測量發現是賁門太緊,導致食物常逆流,治療加上鈣離子阻斷劑,症狀便獲得改善。有一些疾病表現會像食道逆流,如食道弛緩不能、賁門太緊、反芻症候群、吞空氣、#嗜伊紅性食道炎。食道壓力及酸鹼度檢查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病因。



第二個病例

是一個45歲的男士,也同樣被食道逆流困擾了很久,他有做過 #熱射頻胃賁門緊縮手術。比較術前術後的胃酸逆流狀況,並沒有改善很多,食道壓力測量發現原來是食道收縮無力,所以胃酸還是常常湧上來,下不去。現在抗逆流手術越來越多種,藉由仔細檢查,篩選出適合手術的患者,以確保患者可以從這些手術中獲得好處。




第三個病例

是一個58歲的男士,之前胃鏡就是中度的胃酸逆流。後來因為不敢再做胃鏡,所以都自費買質子幫浦阻斷劑吃,來緩解症狀。我們幫他在吃藥的狀況下做24小時酸鹼度阻抗測量,發現雖然胃酸受到抑制,但是逆流的胃酸仍然長時間停留在食道裡面。所以他不僅有酸的問題,還有食道蠕動的問題。



從這三個病例我們知道,食道蠕動功能及酸鹼度檢查對了解食道逆流的病因及程度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幫患者安排最適當的治療,如藥物治療、內視鏡手術、或外科手術。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醫學會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胃食道逆流進階班 第19堂 被遺忘的 #假逆流-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遺忘的 #假逆流-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這次我在學會演講的主題是少見的案例........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引起的腸胃道病變,特別著重於食道無力的變化,因為這群人在台灣每年新診斷案例是十萬分之一,而台灣過去每兩萬人就有一個這樣的病人,聽起來好像不常見,但實際上是很多人根本沒被診斷出來,因為很多醫師也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醫院也不一定有診斷的儀器,所以這個病是被低估了。

這個病是 #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會造成手指以及臉皮膚變硬變緊,嚴重時身體的皮膚也會受影響,病人覺得臉部皮膚緊到張開嘴巴會變嘟嘴小小的。

另外也會有雙側的手指關節疼痛等症狀。皮膚或嘴唇出現多顆紅色痣,手指會有鈣化的石頭,有些則會有手指遇冷變紫色或黑色的情形。

年紀是40-60歲女性是男性的八倍多,所以相當好判別,但腸胃科的症狀超級多,例如會胃食道逆流,因為這種病不只會讓皮膚變緊,也會讓腸胃道平滑肌的肌肉萎縮纖維化無力。引起食道無力,#賁門括約肌 也無力,而發生嚴重 #胃食道逆流。此外食道也會因為纖維化變成又硬又短沒彈性。



另外小腸也會無力而引起腹脹,特別是十二指腸,長期下 #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而嚴重 #脹氣,人也會變瘦,而大腸也會無力而發生 便秘,假性腸阻塞等等,最後肛門括約肌無力引起會漏便

胃比較少有問題,但一旦有問題則會胃不動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也相當困惱。



診斷方式可以用抽血看 #ANA,也就是一種自體免疫的抗體,大約9成以上的患者會是陽性的,但這裡要小心,因為醫院常用的檢查方式ELISA有可能會誤診以為沒問題,因為它檢查的抗體只有十來種,應用IFA的方式則可以檢查一百五十種抗體,才能真正產生陽性,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假的陰性會讓醫師延誤診斷好幾十年。

胃食道逆流中心則用 #食道壓力檢查 幫患者測試食道無力的情形,這種患者在食道上端三分之一是正常的,因為是骨骼肌,但下三分之二的平滑肌則是無力的,下食道括約肌也是無力,病患有時吃東西要靠重力才能讓食物進入胃裡,但也會引起嚴重逆流,實在是相當可憐

我們醫師的角色就是提早診斷這樣的疾病,早期用藥物,即可延後疾病惡化的時間,抽血看ANA,食道壓力檢測等,以及多問問是否有皮膚變緊變薄,關節疼痛,就有機會幫助這樣的患者獲救,值得大家一起努力

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識越多,也可以提早就醫,幫助早期診斷,這也是我在學會演講和臉書推廣的重點

這樣的疾病需要有多專科團隊,特別是 #風濕免疫科 以及 #腸胃科 一同照顧,另外有後期也需要有 #胸腔科,#腎臟科 以及 #心臟科,才可以提供完整的照顧喔!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醫學會

#胃食道逆流中心

#員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