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文傑
(版權屬吳文傑醫師所有,歡迎分享但禁止轉貼內文)
慢性B肝四個階段:包括免疫容忍期、E抗原陽性肝炎、不活化帶原期、E抗原陰性肝炎。但在今年2017歐洲肝臟學會改了兩個時期的名稱:分別是免疫容忍期改為E抗原陽性感染;不活化帶原期改為E抗原陰性感染。這樣的名稱可以更清楚表示B肝病程的狀態,B肝可以感染但沒發炎,也就是ALT以及AST不一定會上升而產生肝炎。
這邊特別提到,當在E抗原陽性感染但沒發炎的時候,病毒量是最高,達到1000萬以上。後來開始發炎,病毒開始被清除而下降,直到E抗原陰性感染期時,病毒量通常小於2000。若因為產生突變而病毒開始增生,也就是進展到E抗原陰性肝炎時,病毒量會上升超過2000iu/ml.
最後2017年歐洲肝臟學會提出多一個分期,就是潛在感染期(Occult HBV infection) , 這時期病人抽血是
1.HBsAg 測不到
2. anti-HBc 測得到
3.正常肝指數
4.血中也測不到病毒的狀態,這樣的病人在接受一些免疫抑制劑或是化療時,B型肝炎可能會再復發。
如何控制B肝
1.可以從接受疫苗以及安全性行為降低感染的機會。另外若已經是慢性B肝患者,則是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病毒量,進而預防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發生。另外因為病患是低病毒量,所以也降低了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
2.過去治療的對象主要都是根據病患病毒所在的時期以及可能會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希望藉由治療可以達到
(1) 抑制血中病毒DNA數量
(2) HBeAg 的消失
(3) HBsAg的消失
所以在慢性B肝四個階段中,只有在肝炎也就是病毒量大於2000 IU/ml 合併ALT異常下才做治療。因為這有在慢性發炎下才會引起併發症,然而在免疫容忍期以及不活化帶原期時,肝功能正常、肝硬化風險低,所以不一定需治療。
3.若病患已經是肝硬化又或者有肝癌的家族史,則還是建議盡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