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未來,離我好近,但又覺得好遠 (UCI TIF 課程)



今天算是在美進修相當重要的一天,在一整天的課程中,我操做了2015年美國通過FDA的新型內視鏡治療器械,用內視鏡去試著達到跟外科手術類似的賁門口瓣膜綁緊的情形,這算是第三代的器械,在進修醫院,張教授是先驅,指導其他醫院的醫師執行,我跟日本醫師一組,共同完成賁門折疊術。
相對於台灣的治療,美國治療選擇相當多,藥物,內視鏡手術,以及外科手術,比我們快五到十年,彷彿到了未來學習,回台灣等五年後看會不會有廠商引進。
不過,內視鏡手術雖是微創,副作用小,但畢竟還是手術,仍有風險。如果吃藥減重或改變生活習慣就會好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還是先以不手術優先,如果已嚴重影響了生活,那我們再好好考慮是否要進一步治療。
在未來的世界學習新技術,來自我盡全力治療病患的使命感,我盡力追求了。帶回台灣。


專業版---------------------------------------------------------
以下紀錄專家醫師的留言分享, 我也有相關回應交流喔! 這些專家的分享相當寶貴, 所以我特別記錄下來
王彥博
TIF滿好用的,手術時間也不久,吞嚥困難與脹氣少很多, 2.0有folding效果看起來更好,做完長的跟開刀一樣;只是之前有問過廠商能不能進台灣,他們說他們是小公司,無力經營亞洲市場,好像這幾年下來也沒人要進,不過如果有代理商願意嘗試還是可以找他們去談吧
但TIF的缺點也是對於hill grade 3以上的效果不好,所以內視鏡明顯hiatal hernia的大概都沒太好效果,manometry detected hiatal hernia效果應該會不錯
Harry Chen
最近Gastroenterolgy 4月有篇meta analysis, short term 不錯, long term 有待觀察,不如LNF或ppi.
應該是可以讓病人有更多選擇,稍為挑選,應該會有不錯的outcome,加油喔


我(吳文傑)的回應:
在這堂課之前,我也有拜讀過這篇有七個RCT 的PAPER, 其實同期有EDITORIAL 回應另一種意見。ENDOSCOPY, 也在今年對TIF出現非常正面的研究整理。 其實這就是廠商還不願進亞洲市場的原因,因為最新的第三代出來沒多久,需要有長期的觀察研究,他們在美國比較好控管.不過我們也不用擔心,因為進台灣的時間永遠都慢他們十年,到時早就不是什麼新技術了。就像STRETTA 一樣.
另外,我想分享的是,內視鏡手術目前還是以沒有橫膈膜疝氣的病人效果最好,至於內視鏡治療的角色絕對不是取代外科開刀,他應該被視為是一個藥物與外科手術之間一個中間選項。目前美國也有做內視鏡合併腹腔鏡手術一起治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