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能根治嗎?
是否能根治還是跟癌症分期有關,大腸癌主要會經過大腸的腺瘤瘜肉慢慢癌化而成,如能在一開始就發現腺瘤瘜肉並切除,根本就不會等他變癌症. 所以我說大腸癌應該是最容易根治的癌症。
大腸癌細胞如果只有在腸的黏膜層或黏膜下層時,就是第0期跟第1期,但如果出現了癌細胞侵犯到深層肌肉或是漿膜層(到腸子外了)就是第二期了.如果病情在嚴重一點,就是出現了淋巴結轉移 (這個一般是要靠手術切下來送病理診斷或是電腦斷層掃描看到淋巴結大小變大),這樣分期就是第三期了, 最後, 當有其他器官發現了癌細胞,也就是轉移了,這樣就會判斷為第四期.
-大腸癌各期的存活率為何?
一般都是看五年存活率來預測, 根據國家統計,台灣第0期至第一期,存活率最高,可以高達85.5以及81.3%, 既使到了第二期也仍有71.3%, 但如果已經有附近淋巴結侵犯時,也就是第三期的患者,則約為59.1%, 最不好的就是第四期大腸直腸癌只剩11.4%可以有超過五年的生命.
對於醫師以及研究學者,這些統計數字就只是機率跟數字, 但對於病患,這無非就是一種很沉痛的宣判,尤其是已經第四期的患者,後面的路似乎都已可見,究竟要選擇緩和安寧治療方式將餘生過完還是要當生命鬥士與病魔奮戰到最後一刻離開,就是病患的選擇了.
我遇過很喜歡遊山玩水的阿姨輩患者,60出頭歲,身體看起來還算健朗,但被我發現了已經肝癌末期,起初,他選擇了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但短暫使用後出現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治療,開始根據她的”遺願清單. To do list”一路玩到掛,後來住院了,我也只是照顧她最後一段路,她也很安靜地接受這一切,她告訴我,如果該來的總是會來,我又何必拚死去抗拒呢? 這句話我深深記在心裡.
我也遇過公務員退休的叔伯輩患者,60出頭歲身體也不錯,但被我診斷了肝癌二期,隨著他努力配合治療,也四處尋求各種新型的治療,甚至很貴的可以買一台進口車的治療都花了,過了4-5年,他也走,他走的時候我沒有照顧到他,因為我已離開原本服務的醫院,但從他家人臉書對他的追思照片,一個陪孫子玩得阿公,一個愛女兒的爸爸,我想起了他最常問我的一句話: 吳醫師,怎麼辦? 又長出來了,後面要怎麼辦? 我後來都跟他提到前面那個阿姨的故事,其實一切的治療都是為了爭取將”遺願清單. To do list”完成的時間,末期的患者不應該有治癒的夢想,因為這個夢想太沉重,太沉重.
-影響大腸癌存活率的因子有哪些?
根據一個大型台灣健保癌登資料庫研究指出有六大影響大腸癌存活率的因子,包括年紀大於65歲,癌細胞分化差,大腸旁神經侵犯,遠處轉移,有阻塞症狀以及淋巴結侵犯等, 當中由最差的因子排序為大腸旁神經侵犯(2.9倍)> 遠處轉移(2.8倍) >年紀大於65歲(2.4倍)> 癌細胞分化差(1.84倍) > 淋巴結侵犯(1.81倍) >有阻塞症狀(1.38倍).
-如何提高存活率?
早診才可以早治,存活率自然就提高. 國家政策是以特定族群糞便篩檢來達到早診的目的,自102年6月起將篩檢年齡為50-74歲, 兩年可以做一次篩檢,根據資料統計,106年曾接受該比率達4成. 篩檢的效應在2012年可以發現的大腸癌高達九成是癌前病變至第二期的病兆. 若單指癌症也有近六成為0期至二期,也就是這些患者手術治療完成後都有高達8成以上五年的存活率, 不用接受化療治療. 但對於因有症狀才診斷的大腸癌僅有3成是零期至二期,這相差了近兩倍的保護力. 根據國家資料指出大腸直腸癌死亡率也因為篩檢後下降了10%.可見效果還是顯著的.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96318/#__ffn_sectitle
2.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7/colon-ca-stage.html
3.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5&pid=1127